海鸥食堂:隐藏疼痛的励志电影
在我看这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里,我为了找工作在几个招聘网站上反反复复刷着招聘信息,在疫情的影响下,找工作变得异常困难。看着与前几日几乎无差别的招聘信息,我赌气关掉了网站,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特别清淡。这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想法。
影片色彩饱和度低,海鸥食堂的装修也是以简约,干净色调为主,就像是蔬菜沙拉般的清爽搭配;不管是前期食堂无人光顾,每天只有店主幸惠,还是后期加入绿和正子帮忙,食堂顾客增多,这家食堂永远很"安静",即便是座无虚席,恰到好处的问候和顾客的交谈声都丝毫不觉得嘈杂;当然故事也很清淡,没有客人、漫无目的、遗失行李……对待这些大多时候只是淡淡一笑,虽有无奈但没有愤怒和抱怨。
说实话,我找不准理解这部电影的切入点在哪里,大多的评价是这是一部治愈型的电影,就像是小森林,就像是现在很火的李子柒的视频,很安静很治愈。
跟朋友谈起这部电影,她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她认为,这是理想主义者撒的心灵鸡汤。海鸥食堂开在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物价又不低,这样无人光顾的情况真的无所谓吗?靠什么维持日常开销呢?电影确实很美好治愈,可现实呢,光看看今年的疫情下,多少小餐馆被迫关门,这部电影过于理想化了。我一时语塞。
不可否认,在餐饮行业几乎饱和的情况下,光靠着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明天会好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紧跟潮流,翻新菜单,积极宣传几乎成了必要的生存法则。那么按照这个现实的发展逻辑,故事就应该是海鸥食堂初营业时业绩惨淡,幸惠不断改进无果,听取了绿的建议,在导游手册上刊登广告,主菜单改成清酒和寿司,最终海鸥食堂成为赫尔辛基著名的日料店,倘若再填进一点挫折经历,那就是妥妥的励志电影。
哎,幸惠真是个傻傻呆呆的女子。站在那里绞尽脑汁想歌词的样子看着笨笨的,也不会做生意,免费给客人提供咖啡,对站在门外不停议论的芬兰老妇人们报以微笑,邀请刚认识的旅行者一起住。
"但如果只是看了导游手册才想吃日本料理的日本人,说到日本料理想到的就是寿司,清酒的人,这些人跟这家店的感觉有点不一样。"这是幸惠在拒绝绿的提议的时候说的,很傻但很认真。对于幸惠来说,海鸥食堂不仅为了想家的顾客,也为了眷恋故乡的自己开的。所以就算门可罗雀也依旧不愿改变。
我很佩服也很羡慕本身活的这么淡然又执着的人。试想当自己的信仰别人不懂,当别人兴致勃勃走进来想要清酒和寿司,幸惠内心不煎熬吗?可能是因为太多过往者的故事分散了注意力;可能是因为幸惠没有歇斯底里地哭泣就认为她过的很轻松;可能是因为着重点不在苦难和泪水上所以才认为最后的成功唾手可得。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部治愈型的电影,它也是一部励志电影。只不过淡化了黑暗的日子,着重让我们看到这段过程的五彩斑斓。在坚持初心或者追梦的路程中,我们总是过于在乎遇上的困难挫折,过于斤斤计较我们面对的多方压力,那些短暂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却被我们丢失在角落里,打上无用的标签。如果我们看得到这星星点点的力量,如果我们挟裹着这些力量前进,或许成功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海鸥食堂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早早夭折的梦想,初入社会的时候,我很潇洒地说比起薪资待遇我更看重我的兴趣爱好,更希望我工作充满热情。后来我确实找到了,然后面对房租,面对入不敷出的现状,我还是回头了,拿起我的文凭,对于薪资待遇挑挑拣拣,按部就班地活着。
我在想如果我当时坚持下去了,现在我是不是也可以熬出头了。我想了想,不会,勉强翻过了一座山,但也会屈服于下一条河,我终究还是会放弃,那段时间的我只在乎痛苦,放大苦难,所以我终究走不到终点。很肯定地说跟我一样经历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很习惯去感同身受失败的历程,苦难、挣扎、放弃……这些字眼好像很容易引起回应,我们很轻松地表以同情理解。但是对于坚持梦想,坚持初心的人,我们总是很挑剔,这些不属于我们的光环自私地觉得也不应该属于别人。但是不要忘记了,不管现实怎么折磨了我们,是我们为了自己活得好一点而放弃理想,是我们先选择放弃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offer,我不讨厌自己按部就班的生活,因为我发现用工作养活梦想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放弃或者坚持都是我们各自的选择,但如果我们选择在荆棘路上回头了,那么就请祝福那些勇往直前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