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观后感5篇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话剧剧名,该剧编导赖声川于1988年获“国家文艺奖”。该剧在美国、香港巡回演出,下面给大家分享暗恋桃花源,一起来看看吧!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1
从来没有看过话剧,但早就听过赖声川导演的大名以及他执导的《暗恋桃花源》,因此7月15日《暗恋桃花源》第四次来到广州,我便与好友雷童一起去看。雷童第二天便写出了一篇观后感,并问我为何观看演出后明明感触颇深却没有写些什么。其实我只是太忙,关于《暗恋桃花源》,尤其是其中的《暗恋》部分,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如今在这里补上。
云之凡和江滨柳的,正如《暗恋桃花源》节目介绍册上所说,因为处在这样的纷争时代而注定不能有结果。而最后即使重逢,却因为双方都已有了各自的伴侣,只能用最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听着那一句句略带生涩的“你身体还好吗?”“你过得怎么样?”,心总会感觉到被这两人的悲剧一层一层剥开似的疼痛。云之凡临走时,江滨柳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本以为他终于会一诉衷肠,他却只能惆怅地问了一句:“这些年你想过我吗?”实际上,他在最后和云之凡握手的那一刻也是压抑着的;他很明显地努力克制着自己,想把自己的悲伤控制在哽咽状态,避免哭泣。然而,就是这一连串的情绪上的压抑把《暗恋》的悲剧效果推上了高潮。江滨柳和云之凡没有释放出的泪水,绝大部分最后都挂在了观众的面颊上。
我必须承认,我也流下了眼泪,但我的流泪还有另外的原因:我被江太太的伟大感动了。江太太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按照剧情,她在江滨柳心目中的地位永远无法与云之凡相比。这一点,从江滨柳多年以来经常听他和云之凡曾经分享过的歌曲并陷入沉思可以看出。江太太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不可能察觉不到江滨柳心中最爱的女性不是他。然而她对江滨柳的情感是真挚的。第一个证据就是她对小护士讲述和江滨柳初识时的事情那种如数家珍的语调和幸福略带羞涩的表情。第二个证据就是江太太急着帮江滨柳交住院费用的细节。中年妇女本来最让人厌烦的就是唠叨,啰嗦还有斤斤计较。然而在这一幕中,江太太对医院的抱怨恰好体现出了她对于江滨柳无微不至的关心,连缴费这类没有急迫时限的琐碎小事都挂在心上,要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办好。她的唠叨确实是可爱的,甚至可以说每听一次都会感到温馨的,是百听不厌的!综上,江太太的伟大,在于她能不计较地位和待遇,全心全意地付出去爱江滨柳。用《士兵突击》里老马班长的话说,江太太的伟大就是因为她甘于平凡。她身上人性的光辉,是云之凡身上没有的,也是一个再完美的云之凡也掩盖不了的。
我理解江滨柳为什么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开始寻找云之凡。他们有着美好纯真的情愫,但因为时世的动乱而无疾而终。他理应觉得遗憾,理应寻访云之凡的消息。不管云之凡是生是死,只有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也算是给了当年爱慕她的自己一个交代。但我不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年以来,云之凡在江滨柳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如此的高。江太太为了江滨柳付出如此的多,应该说对江滨柳是有恩的(爱也是恩赐的一种啊)。而云之凡即使再完美,再独一无二,也只是江滨柳未曾拥有的爱慕对象而已。或许是明白我的感受,江滨柳最后很好地安排了江太太今后的生活,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合格的男人了。
也许下辈子他能够明白,假如命运不愿让他同时拥有他的所爱和爱他的人,那么他应该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所爱,而用自己的一生去报答那个爱自己的人。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
一个剧场两出戏,一出暗恋,一出桃花源,一悲一喜,一静一动,悲伤安静与诙谐夸张,看似毫无关系,却一语道破了感情的两种走向——一失一得的不同结局。
现代悲剧《暗恋》里,江滨柳与初恋情人云之凡,在最为浓情蜜意之时由于战乱而互相错过,几十年里来寻找未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偶然得知云之凡早已来台,而登报寻人启事。
古代喜剧《桃花源》中,老陶因妻子春花与袁老板私通,备受屈辱,借故外出打渔,却偶入桃花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被治愈后又想带妻子春花一起来桃花仙境,故返家,而春花与袁老板的生活已是另外一番光景。
江滨柳在错过云之凡后念念不忘,几乎穷尽一生的追寻,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时常静静的泡一杯茶怀念那个山茶花一般的女子,就连结发妻子与孩子都不敢上前打扰,可见思念之深沉之忘我,甚至于之冷漠。也许应了那句话,越深情的人也越薄情。在耄耋之年,终于得见日思夜想之人,也不过是寒暄几句人生境遇与境况。未见时思念浓烈,相见时却平淡疏离。寥寥数语中有错过的遗憾和未坚持等待的懊悔,然而我却无比庆幸,分离让他们留住了彼此心中最美好的模样和时光,他们的记忆永远定格在情感浓烈之时,而未经琐碎生活的磨灭,云之凡永远是江滨柳的白月光红玫瑰,而没有变成米饭粒蚊子血,从这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喜剧的结尾,悲与喜永远都是一体两面,哪里有单纯的悲剧和喜剧呢?
而另一出戏里,含情脉脉甜蜜对视的春花与袁老板在经历了诸多心机之后得偿所愿的在一起了,然而过上的并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岁月静好的生活,袁老板并不可靠有担当,而是滥赌成性,借酒消愁,春花也并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在琐碎生活中披头散发歇斯底里,还是当时那个美貌风情的春花吗?《桃花源》也许就是《暗恋》的结局。而如果他们恪于人伦,发乎情,止于礼,他们不会是另一个江滨柳和云之凡吗?平淡的生活啊,就是这样的无情,它让有些人日久生情,也让有些人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在一起。
当我们迫切的渴望某样东西的时候,它遥不可及,挠的你心痒痒,得不到的最美好,拥有的却不懂珍惜,人性使然吧。
写到这里想起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的《失乐园》,一个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偶然相识,狂热相爱,但他们经历过婚姻,知道再浓烈的感情再炽热的爱都会因琐碎生活和朝夕相对而变得平淡乏味,而他们在深爱的那一刻无比坚信爱对方,他们想要让这份爱永恒,所以他们选择了让爱定格在最热烈的时刻,所以他们缠绕相拥自杀。摇头叹息,人生实苦,我还是平淡的活着好了。
也许就是这样吧,求而不得是遗憾,难以忘怀;求而得之是琐碎,不胜厌烦。
谁又能道得清说得明呢?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3
暗恋桃花源,这个话剧我已听说过无数次,每次都觉得这应该是个发生在桃花源的美好的爱情故事吧,期待着某一天可以去看。终于我有了睹其风采的机会。
原来啊,这是一个关于暗恋,关于桃花源的故事。两个剧组“暗恋”和“桃花源”与剧场,说好了同一天彩排,两者的演出在即,谁也不肯让谁,于是乎上演了一场两个剧组同时用半边剧场排练的大戏。
暗恋,讲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错过彼此,四十年后的相遇,大家都已经满头银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云之凡看望了在医院的江滨柳后要离开了,江滨柳叫住了她,她说,我的丈夫人很好……我写了好多好多信到上海,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他说,我们在那么大的上海相遇,却被这小小的台北困住了。他们彼此都成家立业,甚至有了孙子辈,但是他们还是记挂着彼此。只是在那种历史背景下,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写信,阴差阳错两人都离开了本可以收到信的地方,就此错过。
桃花源,武陵人老陶捕鱼为业,其妻子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在他们的激将法下要去上游钓大鱼,误入桃花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烦恼,大家都为彼此着想,可是老陶还是放不下他的妻子春花,于是决定回家。可悲的是等他回到武陵,春花已经和袁老板成家生子了,在他们家里还供有老陶的灵位,他那么想带着春花一起前往武陵过着神仙生活,可是春花早已心许他人。此时老陶怎么找也找不到桃花源的去处。
在两个剧组轮番上演的间隔,还有个寻找着男友的疯女人在剧场里跑来跑去……
《暗恋桃花源》让人笑,更让人笑过之后忧伤萦绕,良久不去。
有的人彼此深爱着却无法在一起,有的人在一起后却忍受不了柴米油盐的平淡岁月。爱情这个话题,从古至今,已被诸多名家书写,却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遗憾委屈和幸福甜蜜。
有时间的话,不妨看一场话剧吧,倾听别人的故事,品一曲曾经……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4
暗恋与桃花源,一古一今,一悲一喜。交错在一起的两部剧,像是牛奶与咖啡,一个甜一个苦,而那个嘶喊着找寻“刘子骥”的女子,则如这杯咖啡的搅拌棒,把牛奶和咖啡融在一起,先是舌尖的甜美快乐,后又到舌根苦涩而悲伤。看似两出完全不搭的戏,混乱的碰撞着,造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差互的舞台奇观。
戏剧的不断跳出、跳入、切换、融合,混乱却又生长出了新的秩序,导演说这正反映了当时陷入的混乱局面中,想要寻找一个平衡、一个人们渴望的秩序。一个病房中回忆过往深情的暗恋,一个戏谑玩闹的桃花源;看似天南地北的两个故事,却有着他们的相通之处。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位女子正是整部戏的线索,她苦苦的寻找着她的“桃花源”刘子骥。但正如刘子骥找不到桃花源,她也未曾寻得她的刘子骥。同样江滨柳错过了云之凡,江太太得不到丈夫的心,老陶被春花背叛,袁老板与春花的爱情也被柴米油盐所磨平。那是属于他们每个人的桃花源。也许这正是两部戏的相通,也是整部戏的灵魂,我们倾尽一生都在寻找的爱情。有的人曾经拥有却无奈错过,有的人有缘无份不得真心,有的人苦苦付出却受尽背叛,有的人修成正果却被时光磨灭了热情,有的人用尽一生去找寻,却无缘无果。我看到了爱情的千百种姿态,有苦有甜,有悲有欢,但终归变成一片虚妄。交错混乱有趣的表演形式,幽默打趣的桥段对白,都像是为了包裹糖纸里那一颗苦苦的痛。没有经历的人看了也许会被逗笑感觉很欢乐,而有故事的人看了那上扬微笑的嘴角则会泛起苦苦的涟漪。刘子骥,你到底在哪里?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爱情,到底在哪里?我们的追寻到底在哪里?经历着事与愿违的现实,但无奈这就是人生。
剧中使用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间离效果”,两出戏互相碰撞、干扰、打断,让观众不断的跳出、切换、再跳入,情感不断的从悲到喜再到悲的循环,不会陷入太深,而游离于悲喜之间,将两种相斥的情感巧妙的相融,产生一种奇妙绝伦的感受。记得一场戏中,正上演着“桃花源”的故事,后面有位绘景师提着油桶,就上去把背景上的空缺补上了,似乎我们真的是在一个排戏的现场而不是演出。这也是离间的一种体现。忽远忽近,忽悲忽喜,像是在清澈蔚蓝的大海里游泳,想要潜下看看海底的奇妙风景,却又得浮上水面换口气。
导演将两部戏、三个故事、几段爱情、多个线索揉在了一起,相互碰撞产生出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让每一段都展现出最具鲜美的味道。感情的起伏,观众与戏剧间的距离,像是风吹过的河面,波荡起伏,引人入胜。其戏剧结构、表现手法、语言运用都十分恰当应景,搭配出了这一杯有甜有苦的咖啡,香浓丝滑,越品越佳。我们倾尽一生去追寻的究竟是什么?也许结果并不重要,生活是最好的导演,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我们独家珍藏的美好回忆,将最终伴着我们的肉体让我们的灵魂升华。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5
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暗恋桃花源》中有一名女子,苦苦寻找刘子骥,逢人便问,如同生活在与众不同的世界般,与整个社会脱节,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既不属于《暗恋》剧团,也不属于《桃花源》剧团,她,单个的她,或许就是一出寻找刘子骥的戏。疯疯癫癫,痴痴狂狂,口出呓语,让人不解,让人怜惜。谁是刘子骥?那个陶渊明笔下的南阳刘子骥?难道那神秘女子真的携带着远古的记忆碎片,来到这个全新的世界,寻找一个远古的人?还是,一切只是巧合。这样的疑惑,希望能在《暗恋》与《桃花源》里找到解答。
何谓戏?戏,是虚假,是不真实,是演给别人看的一出剧目,表现一种灯光下、万众的目光里,夸大的言行举止、选择性的场景、紧凑的情节。史铁生在《病隙碎笔》里这样谈论戏剧,道具、布景、演员都可以全套地更换,不变的是什么?是那台上的神魂飘荡,是那台下的心流交汇,是那幕前幕后的梦寐以求。可是那种神魂飘荡,那种心灵交汇,那种梦寐以求,是台上的演员可以完全表达的吗?是台下的观众可以真正接受的吗?似乎不然。
《暗恋》的导演甫一出场,对云之凡和江滨柳的表演者提出了质疑。上海公园里的一别,江滨柳应该是如何的深情款款,应该是如何的恋恋不舍,应该是如何的踌躇不定。爱恋的迷离里掺杂着对前程的惴惴不安,甜蜜的恋情中又有着怎样的苦涩。而那个云之凡应该是像一朵白色的山茶花,美丽而芬芳,纯洁而高贵。即使在血色的年代,也给人以温暖与关怀。即使在无法相见的岁月里,也永远保持着那份纯粹的美好与馨香。但是,演员并不是真正的江滨柳,也不是真的云之凡,他们只是在演这个角色,而不是那个角色。整个剧团也就导演一人看到过抗战之后的上海,也就导演一人经历过抗战的岁月,也就导演一人明白那种大局势下人的渺小,命运的无常,与沉痛的无奈。其他人无法深味那般苦楚与凄婉。所以,正如女主角说的,她是她,云之凡是云之凡,两个人是不同的。可戏外的我,像导演一样看着台上的云之凡,梳着两只长辫子,穿着白色连衣裙,扑闪的大眼睛,乌黑的秀发,年轻的云之凡有着小女子的娇羞,也有经历战火的沧桑。她试图劝说江滨柳忘记战争、死亡、疾病等不好的东西,她希望恋人对未来的东北充满希望。而我也在戏外看着导演,对于演员的表演不甚满意,看着他不断强调白色的山茶花。不由自主地,我认定这个故事一定曾经发生在导演身上。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刻骨铭心,才会百般挑剔,才会说出白色山茶花这样的意象。白色山茶花,是一个象征,是一种感觉,是四十多年萦绕在江滨柳心头久久不散的形象,是导演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过去是记忆,而舞台上的戏,曾经是导演的生活。但是,导演与话剧演员的戏又构成了银幕前的我所看的戏。那么,谁在看我主演的这出戏呢?世界大舞台,谁不是唱戏的人呢?那谁又是观众呢?还是,究竟有没有观众呢?
时间在流走,场景在更迭,同一个舞台上两个话剧团的连番上演,就好像现实生活中的戏,一出接着一出,有时甚至一起上演,来一个联袂出演。而两个剧团抢戏台的事充满戏剧性,但被整部戏的导演安排得合理到位,每一个情节的发生都合情合理,首先是后来者的搅局,前者去找剧院管理员拿租约,接着是前者拿着租约来说事,而后者意外少了道具需要去取,最后两者一起出演,闹出层层笑话,不得已有人让步,才使得两出戏最后都能够完成排演。场景的转换在妥帖的安排之下,顺利进行,不留一丝矫揉造作的痕迹。说到另外一部戏,《桃花源》,就不得不看到这两出戏的差别与联系。就好像戏中的导演们自己说的,一个是悲剧却看着好笑,一个是喜剧却看得诡异。其实,一悲,一喜,一边是煽情的对白,凄美的音乐,一边是搞笑的情节,夸张的动作,可本质上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共通之处。戏中的人都在寻找,都在追求,包括那个神秘的女子,也包括戏外的人。只是追求的东西,却各异。
《暗恋》里的江滨柳一直在寻找那个四十多年前在上海的恋人,那朵白色山茶花,拼却半生性命,就算成家立业,也忘不了的那个人。“有些事不是说忘就能忘的”,“有些人不是说忘就能忘的”。这些话,江滨柳对云之凡说过,对护士小姐也说过,相信他在心里对自己也说过无数次。在弥留之际,他终于下定决心在报纸的封面上刊登大大的寻人启事。结果或许他已然预料到,命运对他开的玩笑他想必也了解了七八分。错过就是错过,无缘就是无缘。但真要是无缘又为何在那么大的上海遇到了彼此,若要是有缘,那么小的台北又为何无法重逢?或许,病入膏肓的老年江滨柳内心深处已然明白这无可奈何的错过,可他依旧毅然决然地要寻找云之凡,即使那时面对自己的可能是一个年老色衰的不再美丽的云之凡,即使那时面对自己的可能是一个改头换面了的云之凡,即使那个人早已魂归他乡永远不会出现。他还是要找,他的执念,他的迷执,他的固执,生命的尽头,他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一个四十年的心心念念会是怎样的结果,就算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所以,就算世界荒谬,他——江滨柳依然活得认真努力,依然向往着记忆里的幸福——那个秋千,那个微雨过后的夜晚,那个山茶花般的纯白的女子。追寻成了他一生的目的。那么《桃花源》呢,一出古代喜剧,它对于荒谬的生活,荒诞的世界,将给出什么样的答卷呢?生活在武陵的渔夫老陶,因为老婆跟人偷腥,一气之下就去上游打渔,误入桃花林,见到了一个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地方,犹如人间天堂。那里的人平和而不知外界,鸡犬相闻,阡陌交通。置身其中的老陶生活幸福美满,平安快乐,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老婆,所以出桃花林想带春花一起过来安居乐业。可惜,当他彻底对现实世界绝望的时候,却再也回不到桃花林里去了。既然所做的标记已经消失,那么前往桃花林的道路已然被绝。识破了现实的残酷可悲,老陶心甘情愿地离开武陵,前往桃花源,可惜,此时已是有心栽花花不开。那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误入,成了永远的误入。不难发现,和春花勾搭的袁老板其实有一个追求,或者按照他的话说是伟大的抱负。恰好那就是桃花源里人他们祖先们的抱负。但可惜的是在现实世界里,袁老板与春花为眼前的利益而蝇营狗苟,自甘堕落在俗世里,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即使有抱负,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是清醒时的幻想。世界的荒谬不就在此吗?袁老板有这样的抱负——让子孙绵延不绝,生活无忧,但他没有找到,也没有创造出这样的一个桃花源,相反,赌气出门的老陶竟误入了这样的地方。可当老陶向袁老板描述那么一个理想之地时,袁老板根本就不相信这个世界会真实存在这样一处美好之地。最后当老陶对现实世界彻底失望,想要回到桃花林时,他却再也回不去了。命运的捉弄,让这出所谓的喜剧变成了悲剧,就是以乐写哀吧。而此时此刻,那名神秘女子的出场,则显得顺理成章。她也是在寻找,执著地寻找南阳刘子骥。而刘子骥呢,他是在寻找桃花源。因此,她似乎成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延续,她似乎还是整出戏的延续。
结尾处,她向舞台上空抛洒纸钱,纷纷扬扬,落下来,仿佛是悼念,又好像是祭奠。祭奠这份长达千年的追寻,还是悼念这出戏的悲剧,又或者是提醒人们什么。这是戏,而她活在戏里。戏外的人,却为此而深思。究竟是何深意?或许没有意义,而意义只是人对生活的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