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名词解释
一、学习、做人、习惯全面发展
社会上,有这样的认识: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习惯是个人自我感悟的结果。有一定的道理,但认识未必全面。
学习是一个人能力与知识的积淀的主要方式,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的交流中、以自己的深思透悟、积累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主要方式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沉积。做人是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当然与人的三观有关,在家庭中的影响较大,教师、同学、周围的人对其也有一定的强化或抑制。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但坚持一个月基本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习惯影响人的性格,从而影响人一生的命运。
随着人的不断成长,我们的学习、做人、习惯的影响就会逐渐产生变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生的习惯,做人是一生的课程,习惯是影响人的隐形因素。
二、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在我们“五四运动”之前,我们的科举考试分为文举和武举,而文举是以书写文章为主,武举是以十八般武艺比试。到了“五四运动”,大家才大面积的接受自然科学、西医等。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产生。人们探寻世界的方式增多,产生的经验也越来越多,人们的分科也越来越细。
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会重智力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再之,由于中高考指挥棒的指引,大家对智育、体育较为重视,但对于德育、美育、劳动教育较为忽视,这些功利性太强的错误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智商、情商、磋商全面发展
Q即为IQ(Intelligence Quotient)、EQ(Emotional Quotient)、AQ(Adversity Quotient),中文的意思也就是智商、情商、挫商,注重这三点的教育被称为“3Q教育”。
IQ是指智力商数,简称“智商”。是一种平均值,这一平均值反映某人在所有不同测验中的一般表现的大致情况,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思考和推理能力的一般方法。
EQ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智商”,简称“情商”。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要看一个人对于工作与生命是否充满热情,是否是个有“同情心”与“敏感度”的人,同时还要看是否能够与他人互信,相互激荡出潜能。情感智商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
AQ是“逆境商数”,简称“逆商”。强调一个人毅力、魄力与耐力,面对逆境是否有正面积极的心态,面临困难是否不轻易放弃。
经常听说IQ或者EQ,其实AQ才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在逆境中可以冲破压力、战胜困难、逢凶化吉,否则就算智商、情商再高也会随着意志力的衰弱而没有施展的余地。
四、核心素养提出来的三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关键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一、文化基础
(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
4.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5.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6.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二、自主发展
(三)学会学习
7.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8.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9.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四)健康生活
10.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11.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12.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三、社会参与
(五)责任担当
13.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14.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15.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六)实践创新
16.劳动意识: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17.问题解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18.技术运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五、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全面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
忠孝廉耻勇: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品德之于品性,侧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对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的概定;品性之于品格,侧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对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于品德,侧重的是风格、人格,更多的是对人的持家理政风格、人格的概定。
无论哪种全面发展,其实针对个体,最关键的是生存、生命、生活三种基本能力,我们教育要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影响,争取点燃他们内心的渴望!努力使青少年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