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名词解释
励志文章 2020-09-150 lz01
质粒名词解释:是一种能独立于染色体进行复制的、并在细胞分裂时保持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的遗传因子。在空间结构上不与染色体在一起,是一种能够独立复制的复制子。对细胞来说,并非必不可少的成分。质粒一词是莱德伯格在1952年为概括细胞质中进行复制的自主复制因子而提出的,当时的概念中,含有当时已知的进行非孟德尔遗传的因子,也包括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和质体等,现在主要是指细菌质粒。革兰氏阳性菌或是革兰氏阴性菌中,都可含有质粒。其分子量大小在4×106~100×106道尔顿,大部分细菌质粒是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一般以超螺旋形式存在,但也有共价闭合环状单链质粒DNA分子以及线型质粒分子。许多质粒还携带有一个或多个可转移因子。质粒还可以编码产生一些酶或其他产物,从而影响寄主细胞的表型,如抗药性、对重金属的抗性等,为人类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方便。70年代初期以来,质粒作为一种基因操作的媒介,不仅推动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还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较重要的质粒有F因子、抗药因子及大肠杆菌素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