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许多人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2011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忘情清溪沟》,那是一个烟雾迷蒙的晚秋时节,那一天,有点小阴天,加上经霜后的树叶片片凋落,有一点肃杀的感觉。但因为我是第一次去清溪沟,对那里的一切都感觉那么新鲜,那么好奇,无论是山,水,树,石,在我眼里都像是一幅画,甚至连树林里传出的风吹落叶的声音,都感到像是一首歌。这篇文章在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和伊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市级刊物《生态文学艺术》发表后,又在省级刊物《大森林文学》上刊出。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人时,一直住在清溪沟的小侄女说了一句:“我怎么没看出清溪沟哪儿美呢?”
其实,小侄女说出的话,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她每天都生活在那里,每天早晨一睁眼,都会看到相同的景物,所以,也就熟视无睹了。也因身在其中而没有觉出清溪那里美,正如苏轼的一首诗中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十•一”长假前,很少出门游玩儿的我,提前把女儿从学校调回来,要带她去伊春市参观一个画展,因为这对她这个学美术的大学生来讲,是有益处的,另外,也想借机到市里的木雕园、石林的景区游玩儿一下。
此时因为已过了旅游的旺季,园中游人不多,也不用买门票,我们一路边走边拍照,把园中自然美与艺术美尽览无余。在木雕园,女儿的兴致还挺浓的,但来到石林,却显得索然无味。如果仅从景致上来说,石林确实比木雕园差了一些,但是石林重在一个“石”字上,每一块石头,都雕刻着一些或绘画,或诗词文字,还有古代一些文人、学者、书法家以及文学家们的石像。如果把这些诗词、绘画、文字以及名人与我国古代厚重的文化结合起来欣赏,当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回到家之后,我们又去了山上林场,此时正是树叶飘零的时节,红叶不红,绿叶也不绿,而天气却有了很深的凉意。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女儿才同意和我去外面转转。我们来到通向山里的宽阔的柏油路上,边欣赏路两旁入秋时的景致,边放飞着心情,去体味融入大自然的感觉。然而女儿的一句“就这些破树有啥好看的”一下让我快意全无。同样是走在一条路上,同样是从城里回乡,同样是看一样的风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我才知,原来,很多人都丢了一双去发现美的眼睛。
这让我不禁联想起一些事,很多小孩子,经常会说:没意思。并伴着一副没精打采的表情。我就想,才这么小,怎么就会觉得没意思?现在的孩子,不会因为吃不饱肚子而烦恼,不会因为没有衣服穿而受冻,更不会因为上不起学而难过。相反,他们却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么他们身上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对已有的幸福感觉不出,还会觉得生活没意思?我想,除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得到的太容易以外,还因为他们缺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因为没有爱而鲜知感恩,因为缺少激情而看不到生活中的美。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看到一点社会的问题?是不是也应该看到一点教育的问题?做为家长,每天对孩子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着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以,做为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多看到生活中美的东西,少抱怨,少粗口,有爱心,知感恩,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对孩子要少溺爱,多锻炼,求自立,少攀比。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负责任,有担当,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生活,能看到各种事物中积极的一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自己也去创造美。那么就会发现,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天宽地阔,心胸也跟着开阔起来,人也会变得乐观、积极、向上。那时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美景。
从一片落叶的身上,有人会看到秋的萧条,发出生命将残的叹息。而有人则会看到秋的成熟,生发“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思想。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不是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呢?
如果可能,我愿送给每个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