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散文集
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原名董存爵。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等职,现任《苹果日报》社长。
董氏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深获海峡两岸三地读者倾心喜爱。历年在台湾出版的文集包括《另外一种心情》(远景)、《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均为圆神)、《辩证法的黄昏》(当代)等以及翻译书籍多种。另外在香港、北京、杭州、广州、天津、成都、上海及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没有童谣的年代
董桥
一
童年不再是清纯无忧的岁月。二次大战期间,大半个世界的孩子们都在战机枪炮和军服皮
靴的号声血光中长大。战后政经社会的转型纵然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升,家庭结构却随着价值
观的蜕变而显得脆弱虚浮了。婚变或死亡所造成的破碎的家,给了下一代的童年蒙上一层落寞
彷徨的阴影。然后是资讯随着影像科技的发达传入千万个家的电视机里:孩子们在悲欢离合的
真假故事中早熟了。人类进入没有童谣的年代。
二
波兰女演员毕特最近对传媒讲述纳粹时代的童年旧事。她小小年纪跟着母亲关进集中营
里。希特勒气数渐尽的时期,党卫军开始关闭一些集中营,分批杀掉营囚,毁尸灭迹。军队荷
枪要他们排队走进一片树林。苏俄飞机突然飞过来向德军开火。毕特的母亲拖着她一个箭步扑
倒在壕沟里,伏身趴在地上死死把女儿压在怀里。飞机飞走了,卫队命令营囚再往前走。她母
亲装死,动都不动。一名卫兵踢了她几下,确定她中弹死了,转身跟整队营囚一起走掉。毕特
的母亲紧紧抱着她亲个不停,满脸是泪:“我们活下来了!”
三
暴君铁蹄下的苦海故事,太平盛世的孩子只能从电视荧屏上去体会。可是,《今日美国
报》记者威尔逊最近在飞机上邂逅10岁小杰夫的情景,却是20世纪末现代人最深刻的心灵
写照。威尔逊坐飞机不爱说话爱看书,尤其怕小孩吵闹。小杰夫跟妈妈和弟弟坐飞机去探亲。
威尔逊很不情愿地让了靠窗的位置给他坐。小杰夫断断续续跟他谈故乡事:割一次草赚5块
钱;学校老师还算不错;最喜欢的鸟是秃鹰。然后他幽幽地说:“我爸4月刚死了。”威尔逊
心中一沉。小杰夫很冷静,拿出爸的照片给他看,说是患癌症死的:“他是个好人。”说着沉
默了好一阵子,终于硬转了话题说他家里有3只小猫。飞机降陆了,威尔逊递了一张名片给小
杰夫。他说:“你忘了台词。”威尔逊说:“什么台词?”他说:“这是我的名片。”威尔逊
学他说一遍。“谢谢,”他说,“我会给你打电话。”威尔逊真的会等他的电话:孩子教会了
他怎么看人生。
中年是下午茶
一
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
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
胃药的年龄。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青年的午餐
那些冰糖元蹄葱爆羊肉都还没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会是清蒸石斑还是红烧豆腐
也没主意。至于80岁以后的宵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饼干?一杯牛奶?总之这顿下
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不是在伦敦夏蕙那么维多
利亚的地方,更不是在成功大学对面冰室那么苏雪林的地方,更不是在北平琉璃
厂那么闻一多的地方;是在没有艾略特、没有胡适之、没有周作人的香港。诗人
庞德太天真了,竟说中年乐趣无穷,其中一乐是发现自己当年做得对,也发现自
己比17岁或者23岁那年的所思所为还要对。人已彻骨,天尚含糊;岂料诗人比天
还含糊!中年是看不厌台静农的字看不上毕加索的画的年龄:“山郭春声听夜
潮,片帆天际白云遥;东风未绿秦淮柳,残雪江山是六朝!”
二
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可是纳坡可夫在巴黎等着去美
国的期间,每天彻夜躲在冲凉房里写书,不敢吵醒妻子和婴儿。陀斯妥也夫斯基
怀念圣彼得堡半夜里还冒出白光的蓝天,说是这种天色教人不容易也不需要上
床,可以不断写稿。梭罗一生独居,写到笔下约翰.布朗快上吊的时候,竟夜夜失
眠,枕头下压着纸笔,辗转反侧之余随时在黑暗中写稿。托玛斯.曼临终前在威尼
斯天破晓起床,冲冷水浴,在原稿前点上几支蜡烛,埋头写作二三小时。亨利.詹
姆斯日夜写稿,出名多产,跟名流墨客夜夜酬酢,半夜里回到家里还可以坐下来
给朋友写16页长的信。他们都是超人:杂念既多,文章也多。
中年是危险的年龄:不是脑子太忙、精子太闲;就是精子太忙、脑子太闲。
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心情的约会:你来了也好,最好你不来!中年的故事是那只
扑空的精子的故事:那只精子日夜在精囊里跳跳蹦蹦锻炼身体,说是将来好抢先
结成健康的胖娃娃;有一天,精囊里一阵滚热,千万只精子争先恐后往闸口奔过
去,突然间,抢在前头的那只壮精子转身往回跑,大家莫名其妙问他干嘛不抢着
去投胎?那只壮精子喘着气说:“抢个屁!他在自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