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_励志名言名人名言大全_励志电影歌曲排行_经典语录语句

欧阳德

励志文章 2020-09-270 lz01

 

 

  〖欧阳德〗(1496-1554年)字崇一,号南野。明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六安知州,迁刑部员外郎,改翰林院编修。次年,迁南京国子司业,南京尚宝司卿。转太仆寺少卿。寻出为南京鸿胪寺卿。后迁南京太常寺卿。寻召为太常卿。掌祭酒事。升礼部左侍郎,改吏部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后召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无逸殿。卒后赠太子少保,溢文庄。欧阳德受业于王守仁。与邹守益在江右王门中以信守师说著称。当一些学者视王守仁“致良知”说为禅学时,他奋起护卫,宣称“致良知”说为“正学”。欧曾建龙津书院,奖掖后进;居家则以讲学为事,日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讲论,从学者甚众,“而称南野门人者半天下”。尝与聂豹、徐阶、程文德等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讲论“致良知”说,赴者五千人,而欧阳德以“宿学”居显位。其为人敢于“谠言正论”,不避权贵,临危不惧。他服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并以此重新解释《大学》“格物致知”的义旨。指出:格物致知,后世学者以知识为知,以凡有声、色、象、貌于天地间者为物,失却《大学》本旨。先师谓知是独知,致知是不欺其独知。物是身心上意之所用之事,如视听言动、喜怒哀乐之类。格物就视听喜怒诸事慎其独知而格之,循其本然之则以自慊其知。他认为,良知与知识有辨。知识是良知之用,而不可以知识为良知。犹闻见者为聪明之用,而不可以闻见为聪明。知识必待学而能,必待虑而知,而良知乃本心之真诚恻怛,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但人为私意所杂,不能念念皆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故须用致知之功。所谓致知,即去其私意杂念,恢复人固有之良知。他认为,汉儒“先讲说以广知识”之弊,造成“格物致知之道不明”,此非“圣学之宗”、“孔孟之教”。“孔孟之教”、“圣学之教”是“务践履以充良知”。所谓“务践履”,就是“去恶为善”,。欧阳德还指出“良知”与“知觉”也不同。时罗钦顺以为“吾心之良知即是天理”之说是以知觉为性,与佛家无异。欧阳德辩解说:“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凡知视、知听、知言、知动,皆知觉也,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所谓本然之善也。本然之善,以知为体,不能离知而别有体。盖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是以渭之良知,亦谓之天理。天理者,良知之条理。良知者,天理之灵明,知觉不足以言之也。”(《明儒学案》)欧阳德虽反对以知识、知觉为“良知”,但并不认为“良知”可以离开知识或知觉而独立存在。他认为.“良知”必发于视听思虑,视听思虑必交于天地人物,离开天地人物亦无所谓“良知”,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知,不离乎视听言动,而视听言动未必皆得其恻隐、羞恶之本然者。故就视听动而言,统谓之知觉;就其恻隐、羞恶而言,乃见其所谓知之良者。知觉未可谓之性,未可谓之理,知之良者乃所谓天理,这就象道心、人心非有二心,天命、气质非有二性-样。欧阳德所著有《欧阳南野集》。欧氏为江右王学正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影响较大。他在发明师旨、卫护师说方面功不可没,尤其对“格物致知”义旨的阐发,对于挽救王门中“归寂”派的流弊,作用尤大。

 

 

 

    
本文链接:http://www.lzmyw.cn/lizhiwenzhang/34146.html
励志教育  高三励志  家庭教育  为人处世  感悟亲情  伤感日志  大学生励志  励志奖学金  作文大全  诗词名句  读后感  观后感  读书笔记  好词好句  祝福语  经典台词  个性签名

励志网 Copyright © 2024 lzmyw.cn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