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宦績義行孝行隱逸貞烈寓賢
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人其為萬物之靈者乎?夫珠之產於淵也、璧之耀於川也,與夫人之呈瑞於邦國也,均也。忠臣、孝子、高人、義士以及堅貞節烈之操,何代無之?要皆山嶽之所鍾,而為王家之慶者也。臺自開闢至今,年逾三紀,沐浴於聖天子之教,豈無清操自矢、著績循良其人者乎?又豈無負氣岸尚高誼其人者乎?至於巾幗中取義成仁、大節凜然,亦時見於海隅日出之鄉焉。景仰前徽,式厥後人,惟有志斯成耳!
宦績
義行
孝行
隱逸
貞烈
寓賢
·宦績
沈朝聘,遼東人,以晉江令調補臺灣。當開闢之始,民心未定、百廢未興,沈為政廉而有守,勤而不廢,鋤強暴、植善良,存心愛民,瘡痍藉有起色。惜乎秩未滿而以憂去。後歷官至大中丕。
李中素,湖廣麻城人。康熙三十四年,調臺灣。操履端潔,蒞治精勤。愛民禮士,被容接者如坐春風中。喜吟詠,著撰甚多。吳球之亂,株連無辜,悉寬宥之;臺人頌德不衰。尋以疾,卒於官。建祠於邑治之左,以志不忘,額曰「李公祠」。
陳璸,廣東海康人,甲戌進士。知臺灣縣,清靜節儉,苞苴不行;勸課農桑,獎掖士類。首以建興文廟為急,而役大費鉅,悉捐己俸,不以病民。陋規悉除,至今民蒙其德。行取入部,去之日,囊橐蕭然,兩袖清風。後以四川文衡,調補臺灣監司,超陞湖廣巡撫。士民不忘其澤,塑像祀於文昌閣下。康熙五十八年,入名宦祠。
論曰:國家用人,清廉與才能並重。沈當開闢之始,廉靜不苛,務與民相休息,仁聲與仁聞並至者也;陳茹冰飲蘖,持正表屬,洵千古之所希覯。二公皆不數年而晉大中丞之秩,人才之不繫於資格也,不信然哉?李負明哲之才,士樂栽培、民無稱冤,有古循吏之風。苟天假以年,俾得展其才猷,又安知不與沈、陳同邀寵遇哉?
·義行
監生陳士俊,字子慶,漳浦人也;居東安坊。父子好行善事。康熙五十七年荒旱,米價高騰,士俊出粟二千五百石,礱米以濟四坊之窮民,沾惠者無算。他如修橋施棺,置園地於諸羅,以充義塚。種種善事,類皆嘖嘖於人口者也。四庠紳衿高其誼,聞於邑長俞兆岳,會狀通詳列憲褒嘉,總督暨道、府給「好行其德」、「為善最樂」、「積厚流芳」三匾以獎之;邑長俞兆岳表其操曰「清標雅望」。五十九年,復搆園地於鳳山之新昌里,附近邑治,以為塚山。
論曰:義行之難也,宇宙間恆不多覯,況海外乎?千古中不可多得,況今時乎?夫士無論顯晦,即被褐懷玉榮耳!臺灣開闢近四十年,漸以仁摩、以義陶,淑於禮樂,而尚義樂善者,惟士俊一人焉。豈不難哉!考泉州府志,有李森者,常出粟往山東賑饑,嘉靖詔旌為義民。若士俊者,何多媿焉?故特表而出之,以獎善也,亦以勵後人也。
·孝行
林氏,辜純湯之妻、明經辜南金之胞嫂也。居於東安坊。純湯卒,林年二十有二,無子,撫其媵二子為己子;事姑至孝,躬紡績以奉甘旨。歷數十年如一日。姑病,憂形於色,日侍左右,未嘗或離,湯藥必躬親;病篤,自割其股,雜湯藥以進。籲天,願減己壽。姑病果痊,延五年而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