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于坚》
于坚,1954年8月8日,出生于昆明。14岁辍学,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等。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云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1986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1994年长诗《O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曾获《联合报》十四届诗歌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年出版5卷本《于坚文集》。地道昆明话的云南诗人,常年在故乡和东南亚的大地上行走,有时停下脚步来洞察品味微小的事物。而今,却成为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从“中国第三代诗歌极具标志性的代表性人物”,到“民间诗派”的倡导者,以口语化的诗歌语言撑起长期所谓“非诗”的职责,但近年来随笔写作大放光彩,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根基。
中国作家中,难得有将具象和抽象完美结合的写作。于坚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以丰富的意象和喷薄的思绪融合,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读于坚散文,找到那种看三D电影的新奇感,于坚将散文之散以及散文的自由与洒脱写到了极致。由于坚可知:对文人来讲,有否诗人的功底,其散文的成色大不一样。与于坚素不相识,可我这么认为,云南的文化有了于坚和于坚的诗文,便有了底气。
于坚对事物的认定,你很难用单纯的颜色来界定他的世界观,他的美与批判,全由事物本身来决定,而非先入为主,概念先行。比如对抚仙湖的描写,他在极尽美之后,说:我在湖岸附近像鱼一样梭巡,把头闷到水里看,水还清,还可以看见两米以下的情况,但与我二十年前见到的湖底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战后的废墟,废弃的酒瓶,长满暗黄的毛,像是浸在防腐液里的胎儿,沉沦的塑料袋,沉船,沉没的电视机、那些大红大紫的节目无影无踪……
作为出色的诗人,于坚对抚仙湖的观察独到,有时是放大镜的那种效果:它怎么会沉在此处?正在的解体皮鞋,包裹了什么凶杀案件的麻布,远离图纸的砖头、锈铁,已经看不出曾经是什么,犁头、镰刀?罐头盒、铁丝、灌满水的可口可乐筒、破鱼网,苔藓,很多都是新东西,这古老的湖床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于坚诗性的语言,不是老散文可比。他写湖面与快艇的画面,非同寻常:湖面上,快艇像刀片在湖的青色下巴上刮来刮去,肚子上拖着黑色的鼻涕,那是汽油燃烧后留下的,游泳的人内心恐惧,害怕这些刀片会把它们像胡子那样刮掉……等等他以这些犀利的语句抒发着自己心中的心声。
于坚,自从老师的介绍以后,我开始看他的书,他的文字,摧毁我精心码起的文字,它象征也好没有一丝做作,我也喜欢写散文,有时候整天淹在一大堆漂亮的词语里,拼命地想钻出来,可还是被乱七八糟的意象,搅得头昏脑涨,于是我也堆砌辞藻,于是我也玩玩诗歌的游戏。但读于坚的诗,一点也不含糊,即使是给小杏的诗,他也只是说想对心爱的女人,留一会眼泪,他真的是个纯情的男人,却不扭捏作态。的确,生活真的太平淡,干吗要用诗歌来粉饰,我喜欢换简单真实朴素的生活,即使内心有阴影,也可以明白如话,用不着拐弯抹角,于坚,就是这样,把那些内心真实的事或感受写出来,那么真实,像一面镜子照在你的来你上,让你看清楚。他说过“我不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我所拍摄的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看到的世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由草根组成的,草根生活并不是隐藏在黑暗中的,它组成的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这就是他与别的诗人的独特之处,所以我喜欢他的书,很尊重他,也羡慕我的老师,有这样的导师。
于坚在一篇题为《关于我自己的一些事情》的自白里,这样描述自己:“我的文明由于投身革命而无暇顾及我的发育成长,因而当我两岁时,感染了急性肺炎,未能及时送人医院治疗,知道奄奄一息,才被送进医院,过量的链霉素注射将我从死亡之中拯救出来,却使我的听力收到影响,从此我再也听不到表,蚊子雨滴和落叶的声音,革命赋予我一双只能对喧嚣发生反应的耳朵,我习惯与用眼睛来把我周围的世界,而在幻觉与虚构中创造它的语言和音响,多年以后,我有了一个助听器,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郊外的一个树林子里,当我听到往昔我认为无声无息的树林里子里那么多生命在歌唱时,我一个人独自泪流满面。”我认为于坚这特殊的经历是他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也是他诗歌构成的通道。他在诗坛中成长,但那时的他,还是更诗坛有着距离,他的是不被看中,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于坚的特殊意义,很多人晦涩成了大部分诗歌的通病时,于坚的诗歌显示出了朴素的力量,当很多诗人远离生活现场,转而沉静在那些阅读经验,整个诗坛都热衷于麦地啊…等集体乌拖邦的事物时,于坚却清醒地从其中转身离去。他总是走在诗坛的前面,以锐利的眼光,洞察着世界。他在云南丰富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吸取诗歌的养分,所以一直以来,他的诗没有大的转变,他是持续的创造力的少数诗人之一。在处理当下、手边等题材时,正和我们历经的时代相吻合,所以,他是五十年代出生的诗人中最有社会转型的诗人之一。
于坚,从客观的角度看待,于坚注重日常生活取向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直接影响了一大批的年轻的写诗人,包括饱受谴责的下半身写作,它的丰富性每每超出理论的束缚,学习其风格也非易事。于坚最优秀的诗作魅力,也许就在于能在人性与神性、日常与永恒、个体与他者、语言与现实的风格把握度吧!在我看来,无可争议的,他还是诗坛中的引领新生力量的师者,他还是诗坛的领导者,他还是走诗坛最前边的人,也许再过你多少年,也亦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