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_励志名言名人名言大全_励志电影歌曲排行_经典语录语句

麦子

励志文章 2020-06-260 lz01

   岁月倥偬,不经意间花开花谢四十六栽悄然而去,“不惑”才过,“知天命”已至。在这漫长而又短促的生命长河里,有一样东西始终陪伴、支撑着我的生命,那就是麦子!
    一日三餐,肉可以没有,菜可以变换,但是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面粉。要么面条,要么馒头、饼子,或者是疙瘩汤。作为北方人,面粉和水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材料。小麦磨碎去掉麸皮便是面粉。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主,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百食不厌终生为伴农作物——小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印迹。
    作为七零一代,儿时的我们还是大集体的年代,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尽管村里主产麦子、玉米,但那个时候由于产量低,还要缴公粮,每年分到一口人头上最多也就现在的一袋面,如果家里劳力少小孩多,那就连一袋面也分不到。一年到头很少吃纯白面的馒头,大多是玉米面掺和着白面。那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对人们而言是一种奢望,只有过年的时候方可享有。
    在小学里关于小麦的描述记忆最深的词汇是“麦浪滚滚,金黄一片!”孩提时代最惬意的事是和玩伴一起在春末的麦田里打滚飞窜,累了躺在麦田里,耳朵贴在麦秆上凉凉的,爽极了。常写的作文是:上学路上,看到一头猪进了生产队的麦田,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把猪赶出了麦田。其实压根就没做过那种好事。每逢麦子由绿变黄将要成熟的时刻,内心总是充满期待,一边欣赏滚滚麦浪,一边观察着麦田色泽的变化,心里推算着大约多长时间就要开镰收割,多长时间就可以在生产队的打麦场玩耍,看生产队的骡马碾场。这种时刻如果家里断炊了,还可以将半熟的麦穗偷偷摘来烧着吃,味道无比的鲜美!麦收一开始,学校就放麦假,每天两晌集体拣麦穗,帮学校搞创收。村里大大小小几十号学生成群结队到收割过的麦田里拣麦穗,由于天气热时间长,去的时候人人都跨着水壶、水瓶子,水里加点糖精,喝一口,甜甜的。年龄小的缘故吧,我每晌只能拣三五把,连上麦秆也就二三斤的样子,而那些大哥哥们则能拣十几把,每晌结束需将拣来的麦子过称登记,记忆中过称的周哥总是给我多记点。拣麦穗每到地头我们便在树下休憩,听老师、大哥哥大姐姐们讲故事,讲生活趣闻,或是捉虫子,用麦秆制作手工,拿麦秆当哨子吹。头顶烈日捡麦穗,现在看来应该是很枯燥很无聊的,可那时候我们却觉得无比惬意。更重要的是每到元旦时,学校就把孩子们拣来的麦子出售,做一顿人人有份的猪肉粉条大会餐,那可真是记忆中无上的美味。麦收的季节里,打麦场的夜晚灯火通明,电线杆的大灯下白蛾成群,防火池里的青蛙呱呱唱鸣,孩子们又在麦场上窜来窜去,在麦场上摔跤打滚。经过近一个月的忙碌,生产队的麦子要入库了,大人们忙着往库房搬运小麦,诺大的房子里全是金黄的麦粒,孩子们又踩着木板,冲向麦堆顶。缴公粮的时候到了,伴着村头的大喇叭里“……马蹄哒哒歌声高!”的昂扬旋律,村干部们赶着马车到镇上缴公粮,在当时缴公粮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呀。
    改革开放,分田到户的时候我上中学了。长大了,周末假日就得干活了。寒冷的冬夜和父亲一起浇麦,灌浇之后的麦田变成了光溜溜明晃晃的冰盖,好长时间才能退却。过完年一开春就下地锄草,清明一到,小麦开始拔节,迅速萌发,不几天就齐膝齐腰,接着抽穗开花,碧波荡漾,一个月后便是麦浪滚滚,金黄一片。中学里也有麦假,那跟小学比可就完全两样了,分田到户了,自己的庄稼自己收,加上雷雨季节的到来,说龙口夺食一点也不为过。割麦时头顶烈日屁朝天——腰疼腿酸。运麦子,要么肩挑,要么用平车拉。下地堎,过河滩,上陡坡,到了打麦场早已是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喘口气就得赶紧准备下一趟。打麦子最累最脏,人得给上机器的节奏,一刻也不敢停。自家劳力少,还得帮别人打一两场,以期人家与你合作,七八个劳力,入麦,接麦粒、挑麦秸,同时作业。一份麦打完早已是汗湿布衫,满脸尘灰,鼻腔喉咙全是黑。由于麦粒不能全脱,部分夹杂飞溅在麦壳里,到了下午或者晚上有风时,还得扬场子,把麦子扬出来。那个时候麦假和秋假是一家人最辛苦最劳累的时候。暑假里,旱麦地要耕三遍,我们家是牛耕,我主要是牵牛,耕二遍的时候正是酷暑天,蚊蝇满天飞,有一种大蝇子叮牛也叮人,加之天气闷热,牛躁人也烦。秋收之前旱麦地要下种,秋收之后回茬地也要翻耕播种。抗犁耙,抗肥料、种子,借耧子,来来回回好些趟方能完成,麦子下种后,又是踩眼,搂地堎。秋收种麦脱层皮!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静静的等待,静待麦苗露头,成行,冬雪覆被,来年丰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田承包到户后,累是累,但是收成大大提高了,大家都能吃到白面馒头了,肚子不饿了。上了初三以后,有一件事与我结缘了,那就是磨面。开始是在本村,后来又转到邻村,或是肩抗,或是平车拉,到邻村多用平车,一次要拉三百斤左右,三五里的路程。记忆中磨坊的蛛网成了一道道白絮,挂在墙角、椽梁上。嗡嗡嗡的噪音充斥着耳膜,妈妈在机房守候,黑发染成了白絮。我多半是在外面转悠等待。磨完了,我便帮妈妈装好面粉、麸皮,随即返回。尽管这样,每次磨面我也是粘的满身白。那个时候人们还很少吃大米,所以麦子的消耗比较大,基本上每月都要磨一次面。有一次磨面拉麦子,由于麦多坡陡,没能冲上去,握车杆的手蹭地,三根手指都蹭掉了皮,鲜血汩汩,母亲诚惶诚恐,只有撕破衣角为我裹上……
    工作不久,母亲离世,家里的土地被生产队收回,第二年爷爷在河滩边淤积的二亩良田也遭洪水冲刷,我们家没田了,不再种麦了。可是西塬岳父家却有良田数亩。收麦种麦的日子里我是必须的帮忙。好在西塬地势平整,伴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种麦收麦再也不像过去那么繁琐,那么脏,那么累了,坐在田头排队等待收割机的到来,收割结束后往家里运麦粒,开始是平车拉,再后来就有了农用三轮车。种麦有播种机。任务较重的活是晒麦子,几千斤小麦搬上平房顶摊匀,暴晒两三天,牙一咬,咯嘣咯嘣,响声很脆,就可以储藏,或者出售了。晒麦子遇上雷雨,就得瞬间把麦子装袋,油布遮盖,待到天晴时重新摊开。那是费劲烦人的事。
    家里储藏的小麦吃完了,家也搬至县城。肉、蔬菜、大米、面粉、水果,食料丰富了,重体力劳动少了,麦子的消耗大减,一家老小四口人每年三袋面粉就到头了。面粉由岳父从乡下捎来,常常是吃不完要发霉。我对面粉也有些许腻烦。  
    然而三年前父亲的一次病灾,让我对家乡的小麦,家乡的面粉刮目相待,父亲在兰州看病的日子里,我分明感觉到兰州市的拉面与垣曲县的兰州拉面差距竟是那么大。兰州的春小麦仿佛就是家乡的玉米,那面条感觉不是面粉做的。细想来,在深圳在南昌在郑州在西安在太原在北京……在太谷在洪洞在侯马在稷山在闻喜在运城在渑池在济源,华夏大地处处有面食,然而我很难尝到顺口如垣曲风味的面食,或淡或寡或软或硬或辣或咸或酸或涩……面的缘故,水的缘故?也许兼而有之吧。家乡的西红柿鸡蛋面,酸菜牛肉面无处可比!舜乡小麦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环境,自有它独特的劲道风味,加之几十年的滋养适应,人与麦已经完全融合了,于我而言,家乡的小麦是世上最好的小麦!尤其是黄土、红土地上出产的小麦,那种劲道,那种口感一下子让我联想起年轻时翻耕过的一垄垄田畝,那种色泽那份润湿那片气息,舜耕之地古老恒新的亲切欣慰油然而生。
    过年了,大姑捎来了儿时垂涎的手工柴火白馒头,小姑捎来了表弟制作的鲜嫩白豆腐,老挑送来西塬大西窑的红苹果,堂哥捎来老家黄金泥上结下的大红薯……
皇天厚土,青山长河,千年黍麦,千年传承,碌碡地里麦苗青青!
 
注:碌碡地是家坟所在地。
                           
    
本文链接:http://www.lzmyw.cn/lizhiwenzhang/6996.html
励志教育  高三励志  家庭教育  为人处世  感悟亲情  伤感日志  大学生励志  励志奖学金  作文大全  诗词名句  读后感  观后感  读书笔记  好词好句  祝福语  经典台词  个性签名

励志网 Copyright © 2024 lzmyw.cn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