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篇一: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教学中我抓住新课标要求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1、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汉字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恰当的鼓励、引导、评价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利用多种方式来识字、记字。引导学生结合字理来记字,运用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构字特点来记字;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记字;生活中识字。如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小窍门就很好。
2、巧妙创设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为孩子创造丰富的问题情景,创设故事情境,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童话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学生与文本对话。
3、教育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收获肯定和赞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评价性语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4、语文教学中,“读”非常重要,以读代讲,以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于是,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他们爱读、会读,从而常读。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空间和时间。在反复的朗读中,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唤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老师凭借多种形式的读,充满诗意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了小诗生命力,唤起了学生主动读书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篇二: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年级语文第11课内容,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创设情景,以表演为主线,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在心里播下“我能学好”“我一定能行”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借机询问学生:在家里,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再和同学,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对于“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鸭妈妈已经到过那条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条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把小鸭淹死。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脚上的蹼已经长结实了,能拨水了。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的本领,不能总是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对于一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是我教学设计之一,学完课文后根据学生讲述自己学习过程我随即编出类似一节儿歌,学生很高兴,接下来学生由好奇到跟着编儿歌,气氛热烈而活跃,最后学生自己编出儿歌。
关于本课书的识字教学,应该对于“己”的写法进行重点的指导,并且同学出示自己的字,学生之间进行评议,及时的表扬与批评。
【篇三: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14课《自己去吧》通过童话小故事说明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课已讲完,现做反思如下:
一、浓墨重彩解读题目
我每讲一篇文章,都喜欢在题目上做足功夫,时间长了,效果对比也出来了,就我班的学生而言,我发现对题目讲够讲透,他们理解文章内容与内涵明显轻松准确了。所以这堂课也不例外,上课之前,我先研究好了本课的题目导入。
1、谈话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聊聊天。平时你们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能)请听老师讲两个小朋友的故事。兰兰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她很想自己洗衣服,洗碗,可妈妈问题说“你还小,妈妈舍不得你,还是让我来洗吧。”这样兰兰一直不会洗衣服。文文也是个勤劳的孩子,每当妈妈洗衣服时,她总是说:“妈妈,我自己洗吧。”妈妈也觉得应该让她自己洗,就痛快地答应了,这样,文文学会了洗衣服。
你们说,兰兰和文文的做法对吗?(对)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时的回答比较单一。对于两位妈妈的做法,你们有看法?(文文的妈妈做得对,文文能够学会很多本领)你们喜欢不喜欢文文说的那句话,出示句子:自己去洗吧。(喜欢)喜欢就来读一读,反复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4课,也是关于这句话的,不过小鸭与小鹰不是去洗衣服,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呢,听老师读课文。(擦掉洗字,剩下“自己去吧”几个字)
反思:由“自己去洗吧”到“自己去吧”,使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去吧”包含着很多信息,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内涵,为以后的照样子写词语奠定了基础。两个妈妈的做法对比,也让学生明白了妈妈的爱有不同,文文妈妈的爱是一种智慧的爱。
二、通读课文,认识生字
读课文略,小黑板出示生字。其中的“您”这个字可与以前学习的“你”进行比较来记忆字形,辨别字意。在同学们比较完字形后,问:当我们说出“您”这个称呼时,请问你带着一颗怎样的心?(生答:一颗爱心,一颗礼貌的心,再引导说出一颗尊敬的心)那我们会称呼什么样的人为您?(比自己大的人,师总结:长辈或自己尊敬的人)
情景对话:师顺势问一个学生“您几岁了?”所有孩子都愣住了,我问“你们听来觉得别扭吗?”部分学生说别扭。我接着说,你们平时还是很善于观察的,老师用您字不恰当。这样吧,让这个学生问问我吧,看看他能不能用恰当。生很容易地问我“老师您几岁了?”我告诉她,像我这样的大人,用几岁不太合适,不如用多少岁。孩子又问“老师您多少岁?”师夸奖问得准确。然后再让这位同学问问同桌几岁了,生问“你几岁了?”孩子们肯定地点头,师夸赞,肯定。
反思:区别字意离不开环境,情景对话方式可以让学生觉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准确,是个不错的办法。第一个环节中的比较字形来区别字意,说说带着什么样的心,也是理解字意的一个好的途径,只要老师引导得好,学生就能理解的好。
二、理解重点句子,整体把握全文,为背诵仿写做准备。
出示句子:1、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2、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论鹰学会了(飞翔)。
(1)填空(2)反复读句子
(3)体会两句话的相同与不同。
不同:内容相同:句式及妈妈的做法
讨论:两个妈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略)
(4)仿写句子
大部分学生按例句来仿写,有余力的学生仿写整段话。
学生仿写举例:
1、妈妈说:学校的路不远,自己去上学吧。过了几天,我能自己上下学了。
2、红红说:妈妈,我想买一个文具盒,您带我去买好吗?妈妈说:超市的文具很多,自己去挑吧。红红学会了买东西。
反思:仿写句子或段落,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一个有效方式。仿写句子内容要依学生情况而定,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得好,就能仿写成功,让学生在阅读课中拿起笔,正是这些年教学潮流的中一个缺憾,现在关于学生写的训练呼声越来越高。
三、再次回归题目
总结:自己去洗吧,自己去游吧自己去看吧自己去买吧自己去上学吧……
你还能说出哪些这样的词语?
反思:这个环节进一步对课题进行阐释,在这堂课的最后安排阐释课题的过程就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与内容的过程,也做到了总结全文。
【篇四: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之后,我决定,把第一个故事的阅读学习目标定位于“结合课文学习,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下面,我就教学各环节谈自己的教后感。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教学开始,通过联系实际:本学期离开了家,在学校里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学习生字,通读全文
识字是本课的重点。为突破重点,我采取多种识字的形式,采取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读音,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并给学生以充足的读课文的时间,再指名分节读,让学生与汉字反复见面。为避免识字的枯燥,采取音、形、义分散教学,识记字形放在课文后面进行。
三、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课文,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不过,现在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这样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从而使学生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生活态度教育。
四、角色表演,活化语文
表演这个环节,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课文的情境;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在游戏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比较深刻的领会。“假设”,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但是,本来这里可以“补救”解决的一个问题:“水不深”,这里,我还是没有意识到,教学中,也没有通过“参与”和“对话”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识字、朗读、角色表演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味课文内涵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