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企离职,我不止一次后悔过
从国企离职,我不止一次后悔过
文/亮司
“因个人原因不能在公司继续工作,申请辞职。”
当我在国企的解除劳动合同申请表上签下名字,盖上拇指红印时,我问自己,你真的准备好离开这个稳定的环境了吗?
那时候,我还完全不知道往后的路要怎么走。
因为,我是裸辞的。
印象最深的是,递交辞职申请表那天,见到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友善的笑容,就连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门卫阿叔,也给我递了烟,说常回来看看。
以至于我收拾完东西走出单位门口时,我想起了我爸说的话:
“从国企离职,也只有你舍得吧。”
想想,还真有点不舍得。
1
其实会有这个念头,也是因为这里还有让我留恋的地方。
从世俗意义上讲,在国企工作,代表着体面和稳定。
当得知我进了国企,爸妈开心得像是中了奖,逢人便说。第二天,好多亲戚朋友给我发来了祝贺的信息。
在我们那个小县城,进了国企或者当公务员,都会被高看一眼。
用我姑姑的说法,就是:“以后相亲不怕没有好对象,办什么事儿都方便。”
但对我而言,这份工作真正让我心动的,是四点半的下班时间。
划重点,四点半。
我的岗位是客户经理,早上八点半上班,工作内容包括打电话跟客户沟通,定期走访客户和整理报表台账等。
每天走访完客户,回到公司差不多下午三点多,再收拾些手尾,跟同事聊会房价股市,就可以下班了。
4:29 的打卡机前,有时候已经排好了纵队。
而四点半下班后,才是我生活的开始。
为了不让自己流于平庸,自诩“生命在于折腾”的我给自己做了份“成就感 max”作息表——
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摄影和写作,是我在那段时间里,仅有的成就感来源。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特别需要被“成就感”滋养的人。
尽管那时我还没能准确描述这份“成就感”是什么。但拥有一技之长,还是让我在国企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单位组织活动的时候,同事会让我去帮忙拍照;举办会议时,领导也会安排我去写通稿。
这也意味着我的名字可以被更多领导看到和记住。
我想,也许只差一个机会,就可以获得晋升吧。
而在这个机会到来之前,我就主动出局了。
2
我开始为自己的得过且过,感到心安理得。
在我产生离职这个念头之前,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跟一位做新媒体运营的师妹聊天。
比我晚毕业一年的她,从公众号运营的思路和技巧、到竞品分析和市场分析,她都能分享她的理解和整理总结的经验。
她说的每一个观点,我都很难对应给出反馈,因为我一无所知。
我突然发现,我们思维和格局已经不再是一个层级的了。
想起大学时还是我带着她成长,而现在她已经远远走在我前头,那种错位的反差感,像口腔溃疡一般让我焦虑和烦躁。
焦虑的是自己的无知,烦躁的是自己对此毫无办法。
我只好客气地说“你说的对”、“优秀”,但我不敢说出口的是,“你的现在就是我想拥有的,满满成就感的状态。”
“我是不是选错路了?”这是我第一次对选择国企产生怀疑。
第二件事,是一位同批的师姐离职。
论资质和能力,她完全在我之上,也因此很受领导器重,所有人对她的印象是:前程似锦锦锦锦锦锦。
但是在入职的第八个月,她提了离职。她跟我说了一句我记到现在的话:“我开始为自己的得过且过,感到心安理得了。”
我想起在那八个月里,我自己花最多时间的,不是在做喜欢的事,而是去参加同事朋友的聚会,至于我给自己列的“成就感 max”作息表,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角落里蒙尘。
那份作息表,每完成一天,我会在上画一划,每满五天,就会有一个“正”字。而当我拿出来看时,上面只是孤零零地躺着六个半“正”。
原来,我也得过且过很久了啊。
所以师姐说的这句话,轻而易举就把我击倒了。就像你一边喊着减肥,每天仍然一杯一点点,而两个月后站到体重秤上才会感受到那种直观的打击。
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个自我驱动力很差的人,而在这个“不努力真的很舒服”的舒适圈里,我很难不被同化,也妄论什么成就感了。
真正让我铁了心离职的,是第三件事。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会议,密闭的会议室里人多且闷。大概等了十几分钟,三位慕名已久的领导才走了进来。
一位长得精瘦,些许地中海,抽烟导致牙齿有些黑黄;
一位挺着肚腩,走路时胯部摇摆得用力,挂在皮带上的钥匙串叮当作响;
一位梳着油头,还算正常,但一坐下就打官腔,讲了半个小时后说:“开头我就讲这么多了,下面进入今天会议正题,主要分三个部分……”
说实话,那天会议到底讲了什么内容我一点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坐在角落里的我,看着他们咂巴的嘴,头昏脑胀,胃里一阵绞痛。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句话引起生理不适”。
其实我知道,在其他公司也会有这种场景出现的,只是这种场景让我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念头:
要是有朝一日我有机会能够晋升到他们这个职级,差不多的打扮讲着差不多的话,下面也坐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是不是也会这样看我?
那我应该会很讨厌自己吧。
想到这里,我知道,这里不是我应该呆的地方。
我要辞职。
3
但是,要从国企离职,并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
离职最大的阻力,其实来自于家里人。
在我第一次跟我爸提了离职的想法时,他以为我是开玩笑的,他说:“好好好,离职了就回家考个公务员。”
当我严肃表达了我的态度和想要离职的原因后,他才意识到我不是说说而已。
由于观念不同,每次打电话我们都免不了一次争执,然后在“我一定要去做我喜欢的事”和“外面太动荡而你太无知”中不欢而散。
往后几天,我叔打过电话来劝我,大概意思是“国企才有保障,私企说倒就倒。”
我姑也发微信给我,循循善诱地讲了她的人生经验以及她在国企的朋友现在多么风光,“国企员工是越老越值钱,你现在不懂。”
家族群里也不定时会出现类似于《嫌工资低辞职的 XX 国企员工,如今光脚坐在火车站》的推文。
而最让我揪心的是我妈给我发的信息,她说:你若辞职我会一辈子心痛。
在以前,在“我喜欢”和“让父母开心”这两件事上,我都会选择后者。但毕业后这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做自己”和“孝顺”是两码事,不冲突也不矛盾。
矛盾的也是两代人对于“成就感”的理解吧。
站在父母的立场,他们这代人是吃过苦的,之所以要我们选择稳定的国企或者公务员,是希望我们在有得选择的前提下,能过得轻松舒服些。
这是他们认为的人生最大成就感。
只是他们有时候会忽略,比起“过得轻松舒服”,我们这代人,会更在意“自我实现”成就感这回事。
而那个时候我也清楚,我暂时没办法向他们解释清楚,只能交由时间来说话。
当然,到最后我还是没办法说服老爸,我只好跟他说:“我实在没办法强求你理解我,但我做的决定,我会负责的。请给我时间。”
知道无论如何都劝不动我之后,他发给我几句话——
他说:“家是不是避风港,当遇到狂风暴雨时?”
我说:“是,永远都是。”
最后他说:“好,祝你新的旅途一帆风顺!当遇到风雨时,不要忘记还有避风港。”
看到这些话时,我正坐在阳台上,看着被防盗网切割的黑夜,止不住哭出声来,心里一阵释怀。
4
从国企离职后,我不止一次后悔过。
很多朋友问我,从国企离职有没有后悔,答案是肯定的。
离职后我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强度和节奏,像是硬生生把一个生锈的齿轮拧动。
在我对着项目焦头烂额的时候,在我加班到凌晨四点半的时候,在我蹲在马路边改 PPT 的时候,在我被上司黑着脸质疑能力的时候。
我都后悔过。
每当这些时刻,我都想钻回到原来那个稳定而体面的环境里。我反复问自己:何必呢?值得吗?怎么办?
都没有答案的。
而我只能靠着一句“条路自己拣,扑街唔好喊”给自己打气。
但在从国企离职一年后的现在,回看这段经历时,我会觉得这个决定是对的 。
在我无数次产生自我怀疑时,我去做了各种职业性格测试,甚至找了 600 元一个半小时的职业咨询师,我想确定的是,我究竟适合做什么工作?
测试结果都指向,我的成就感来源于“输出个人价值”和“影响他人”。
我这才意识到,这就是我喜欢摄影和写作的原因,也是我在跟师妹聊到新媒体工作时被触动的原因。
而我也是因此,选择到我目前喜欢的这家公司工作。
在这里两个月,在跟编辑们讨论选题到凌晨两点时,在掉了几根头发终于写出自己喜欢的文章时,在后台看到读者的真诚留言和反馈时,我都觉得当初做的决定是对的。
因为我能分明地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成就感”滋养着。
5
不是国企不好,
是我想要“成就感”
我朋友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国企不好呢?
恰恰相反,国企无论从福利保障,还是性价比,相比很多工作都好得多,所以也有一些朋友在私企工作几年后,辞职去考国企或者公务员。
但我更想探讨的是关于“成就感”这件事。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人最高的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份工作都只是一个工具,只要你能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一份好工作。
如果你清楚你的成就感来源是什么,那么恭喜你;如果还没有,那么我会鼓励你去找到它,并拥抱它。
我很喜欢的一个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里面每一期的素人嘉宾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他们也许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你会发现他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所在。
第9期的《奇遇人生》,赵立新和白举纲来到冰岛,和一位艺术家施瓦纳,共同完成他十一年来的心愿——一场关于火的艺术,展现人类与精灵间的跳舞。
“真好。” 我一边看一边感叹。
众人围坐在篝火前,欣赏着旋转的艺术,聊着天,唱着歌。
白举纲说:
“其实也没有什么让人觉得为之而惊叹的感觉。但是施瓦纳的眼睛是发亮的,满足了自己的内心。
主要是他的欲望、发生、过程、结果都是他自己。你做了作品,得了奖,满足了别人,别人认可。
他成就他自己 ,满足自己是最难的。”
最后这句话,跟你共勉。
来源: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
- 华为离职副总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振聋发聩
- 离职阿里4年后,我给年轻人的7点建议
- 一个7年老员工的离职总结:如何打造最强大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