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
透过那个缝隙,我能看到日月星辰的转变,可以听闻鸟雀的歌声。
躺在那个缝隙下,可以沐浴到温和的阳光,也可以被清冷的月光裹挟,不会像洞中那般黑暗、潮湿、阴冷。
我羡慕那些鸟雀,它们在阳光下自由地歌唱,声音婉转地传入地下,飘向空中。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没有人不欢迎它们,因为它们拥有动人的歌喉。
夏天到了,那个清晨,有一个声音回荡在我的脑海:“该出去了。”
于是我来到了那个缝隙,阳光撒下,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喉咙在微微地颤动,我很快就能歌唱了,“我一定要出去。”我兴奋不已。一只手突然拽住了我。惊讶地回头,原来,那是族中最年长的蝉,谁晓得它是怎样活到了这把年纪,除了它,我未见过更老的蝉。
“你确定要离开吗?”它问道,“一旦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刚才的念头一下子垮了,“歌唱换走的是生命吗?”我有些不自在。
它十分严肃地看了看我,“的确,如此。”它告诉我,那年,也是夏天,它的同伴们一个个都爬出了那缝隙,唯有它因为体弱多病而留在了洞中,它听着同伴们唱歌,好不羡慕。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美妙的歌声一天一天地弱了下去,以至最后完全消失。“不过一两周而已。”它说,“而他们,一个也没回来。”
我开始害怕了,伸到缝隙口的爪子又缩了回去。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一步生存,一步歌唱。我无从选择,我在洞口落寞地徘徊,不知该何去何从。
一天后,一个同伴来到洞口,想要爬出去,我把同样的话告诉了它,它犹豫了……徘徊在洞口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有一只蝉爬了出去。不久,歌声飘入洞中。
那是多么美妙的歌声啊!我似乎能听到这个世界的呼唤,那是一个光明美好的世界,鲜花遍地,芳草鲜美,温暖而美好。
两天后,歌声消失了,洞口一阵慌乱,有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去把那位同伴的尸体抬回来。它们去了,不久歌声传来了,它们没再回来。
又是一阵慌乱。这时,老蝉来了,“歌声是充满了诱惑的,它们之所以选择出去而不回来,是因为它们对歌唱充满了渴望,死而无悔。”说罢,长长叹了口气,“你们何去何从,自己选择吧!”
骚动停止了,一片沉寂。突然,有几只蝉走到老蝉面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出去了。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出去了,外面的世界真的如此美好,白天,红日当头,夜晚,明月高悬。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恐怕于我们而言,“者”便是歌唱了吧?
我在树下看到了几位同伴的尸体,它们的嘴角含着笑。
也许,我也会因歌唱而死,但是我相信,我也会含着微笑,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