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地域名片 打造“文化新宁”
春来“油菜花海迷人眼”,夏至“夫夷江上泛舟游”,秋日“百里脐橙连崀山”,冬季“云海雾凇似仙境”……崀山的诗与远方,是湖南新宁“文化兴盛”发展战略的显影。钟灵毓秀,诗情潇湘。在不远的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地域版图上,形成“主题鲜明、独具韵味、文旅交融的文化名片”——新宁,工笔写就着“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的愿景里可观可感的新传奇。 经济是骨架,文化是血脉。千百年来,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根脉。“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因此,有人说,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新宁,自古就是含着“岁月静好”之寓意而生的文化之城,文脉源远流长、文化浩荡绵远。7届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11届“龙腾狮跃闹元宵”民间龙狮节……这些民俗与传统的风流、现代与时尚的融合,让每个来过新宁的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文脉是抽象的,文化是具象的。就像新宁的“文化兴盛”战略,最终落实在千灯万盏之间、传扬在千门万户之内。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过《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旨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新宁的“文化兴盛”战略,在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上有着明媚清晰的三个篇章:一是保护文脉、留住乡愁。注重延续历史文脉,加强城市街区和建筑的规划,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尽可能保留城市记忆,保护古迹、古街、古村落、古建筑、古码头。徜徉其间,风云如斯,历史如昨。 二是文化溯源、培厚自信。实施文化溯源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将军文化、楚勇文化、舜帝文化、书院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加快恢复夫夷古八景、夫夷侯国古城等文化遗址,积极修缮西村坊古民居、中龙院古民居、谏议书院、金城书院等古建筑,打造一批具有新宁印记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 三是重塑品牌、扬帆出海。结合城市规划、新城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布局,有序推进历史文化博物馆、脐橙科技博览园等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元素向文化产业转变;打造传统工艺、特色美食、风情民宿等拳头产品,形成更多文化品牌;推动“岩鹰拳”“崀山峒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看得到过去,想得清当下,望得见未来——文化之于城市来说,是凝心聚力之本,是培根铸魂之基。惟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新宁的历史,不只在卷帙浩繁的文字,更在波澜壮阔的行走。“文化兴盛”战略,最终是立足于人、服务于人。就像济南在“品味泉城文化、讲好济南故事”上做文章,就像北京在“科技创新与全民共享”上下功夫……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擦亮自己的文化招牌,在强大文化自信与凝聚文化认同中寻找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平衡点。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日之湖南,深刻把握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先进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重大问题,正在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上见行见效。于此语境之下,新宁的“文化兴盛”战略,正以大地做纸、以奋斗为笔,擘画着湖南文化强省建设的新诗行!(文/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