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有本事,是军人军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具体反映,是能否肩负起能打仗、打胜仗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要素,对实现强军目标至关重要。
长期的和平环境,让人们对“听惯梨园歌管声,不识旌旗弓与箭”习以为常,一些官兵滋生了做和平官、当和平兵的思想,满足于过日子、图舒服、享太平,有无本事无所谓,严重损害了部队战斗力生成,严重制约了官兵能力素质建设。从干部方面来看,一些人看重的并不是本事,而是在吹、拍、跑、送上用功使劲,一些善于拉关系、跑门路、搞依附等投机钻营的人得到提拔重用;一些干部思想懈怠、精神不振、文恬武嬉,主业撂荒,专心“爱好”,追名逐利,甘当平庸官,甘做无能辈。从部队方面来看,有的以牺牲部队战斗力为代价,有风险的训练不训,影响安全的工作不做,实弹实兵训练尽可能少搞或不搞,消极保平安、保安全、保官位;有的演习编脚本、设靶子、搞预演,重过程轻内容,重程序轻质量,重作业轻实兵;有的训练演习搞花架子,造声势、搞轰动、耍把戏,彩旗猎猎、烟雾弥漫、火海冲天,实则是争彩头、博眼球;有的训风考风不够严格,人为降低标准,甚至于凑尖子、请外援,钻空子、想歪招,等等。凡此种种,怎能练出真本事、训出真本领。
历史告诉我们,仗可以长期不打,军不可一日不备。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广而在于谋。精而不练,谋而不实,等于荒废。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朝,后羿夺位后,晚年荒淫无度、兵马废弛,结果被勇武有力、常年备战的寒浞尸煮,夏王朝也因此灭亡。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军人,必须有本事。有本事,源于勤奋,在于坚持。古人云,“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东晋时期,年轻的祖逖胸怀远大抱负,为了实现理想,他发奋读书练舞。无论春去冬来,还是寒来暑往,坚持闻鸡起舞,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终于成为能文能武之才,既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古人精忠报国、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今天广大官兵好好学习。
我党我军历来高度重视官兵能力建设,把有本事作为打胜仗的先决条件之一。早在1928年红军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四军就针对大批农民和俘虏加入红军、缺乏游击战术和军事技术等问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冬训,大大提高了红军的作战能力。1964年全军大比武,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观看汇报表演,推动了全军“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练兵活动,造就了具有良好军政素质的大批人才,成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骨干。改革开放新时期,军队能力建设始终没有放松。比如,“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基地化、实战化”跨区训练演习等大练兵活动,涌现了一大批训练尖子、优秀参谋和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官兵实战能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官兵要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信守“当兵不练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尚武精神,勤奋学习、苦练本领、砥砺人生,敢于担当、勇挑重任、不怕牺牲,做一名能打善谋、业务精湛、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