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_励志名言名人名言大全_励志电影歌曲排行_经典语录语句

王鹏辉:吴禄贞的社会交游与清末革命 (第3页)

励志文章 2020-06-080 lz01
词语稍有不同:

   曾忆甲辰在京师,偕禄贞饮酒座。酒酣,禄贞顾座大言曰:“若辈犹志庚子秋皖盗劫大通厘局事乎?亦知盗为谁某乎?”声震四座,座客骇愕,无应者。禄贞右手举酒满杯;挥左手自指鼻尖,语曰:“不敢欺,我也。”扬杯饮,一吸而空。时良弼、姚锡光在座,相视失色。[52]

   甲辰年时当1904年,吴禄贞刚到北京清廷练兵处任职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良弼是吴禄贞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时任军学司编译科监督。姚锡光曾为张之洞幕僚,担任过湖北武备学堂的提调,时任军政司副使。吴禄贞自认抢劫大通厘局,否认唐才常对自立军起义的统领,官场之中不避人言。吴禄贞在众人面前放言高论、张扬率性,确为不甘人下、意气自豪的性格。

   秦力山、吴禄贞率领大通自立军占领大通后,随即张贴安民告示,力图迅速稳定地面社会秩序,建立根据地:

   中国自立会会长,为讨贼勤王事:照得戊戌政变以来,权臣柄政,逆后当朝,祸变之生,惨无天日。至己亥十二月念四,下立嗣伪诏,几欲蔑弃祖制,大逞私谋。更有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名,贼臣载漪、刚毅、荣禄等阴助军械,内图篡弑,不得则抗然与外人为难。用敢广集同志,大会江淮,以清君侧而谢万国,传檄远近,咸使听之。[53]

   另外,还发布《大通合埠商人出名布告》:

   大通于七月十五日八点钟,省自立会义兵起事,大通、悦洲沿河两岸居民,秋毫无犯。其宗旨系为讨贼勤王,不比寻常土匪滋事。我等甚为感激,为此特行通知,免至他处居民纷纷逃避。[54]

   大通自立军的告示和布告都基本贯彻自立会的勤王宗旨,宣称保国救命,并声明保护西方国家的生命财产利益。《安徽大通勤王军布告文》属于自立军汉口总机关事先已经做好的文件,起义当天就向社会公布,其宣示的对象包括对外对内两个面向,对外打消西方列强对“灭洋”的顾虑,要求保全中国的自主,对内坚持光绪帝复辟来推动改革。

   两江总督刘坤一、安徽巡抚王之春和长江水师提督黄少春在大通起义之后,立即调动军队进行镇压,大通起自立军在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历时七天终至解散。大通自立军内部会党组织有严密的等级制,清军曾抓获“伪四王爷陈英士、伪八王爷李梅生、伪七千岁周得芳三名”,[55]显然是模仿太平天国的组织建制。大通自立军领导人秦力山、吴禄贞各自潜伏,分散逃亡,秦力山、吴禄贞分别潜回上海。大通自立军的失败引起武汉局势的紧张,唐才常、林圭迫于形势加快起义步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和光绪帝西逃西安,张之洞敏锐地觉察到经历大动荡后的中国政局,将于苟安中趋向稳定。[56]1900年8月22日,湖广总督张之洞抓捕并杀害唐才常等20余人。自此,唐才常主导,由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不同程度参与的自立军武装起义完全失败。唐才常在长江中下游发动勤王举义的整体谋略可以说“与孙先生订殊途同归之约,与康先生时通声气,共图起义”。[57]然而,孙中山发动革命起义以广东为中心的东南沿海边疆方略并没有因为唐才常而改变,康有为的勤王举义同样也偏重以广西、广东为中心的东南沿海边疆方略。唐才常并不能得到孙中山兴中会和康有为保皇会的主力资源支持,加之清廷东南督抚“东南互保”的统治实力,吴禄贞参与其中的自立军起义失败的命运也就难以避免。

   吴禄贞参加自立军起义而旅沪期间与江浙维新人士的代表人物汪康年(穰卿)、叶瀚(浩吾)皆有交游。汪康年和叶瀚曾经入张之洞幕府,分别执掌过武汉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教习,都是“中国国会”的主要成员。吴禄贞当是以张之洞所派湖北游学生的身份与之结交,并在从日本潜回上海准备参加自立军起义时双方时相过往。吴禄贞返回日本后于1901年底曾致信汪康年,由此可以获知吴禄贞在自立军大通起义失败后返回日本继续留学的经历:

   旅沪时承蒙过爱,感谢靡渲。东渡以来,善状毫无,又愧学鲜进步,无可慰告。……禄贞以十月初旬卒业陆军士官学校,当即入彼近卫骑兵联队,教彼新兵。……张香帅疑禄贞甚深,前日钱先生东来时寄言禄贞,将来学成归国,湖北之保举差事不可作想,若留学亦不出经费云云。……日前阅《中外日报》,内载有侮辱东游学生一条,如此无稽之谈,不知得自何处,稍知日本军队及学校之规模并我东游学生之气概者,万不至出此胡言。……上此报也,为害于东游学生者微微,为害中国实不小,将来东游学生绝迹,必《中外日报》馆所赐也。……浩吾先生闻已归沪,见面时请代为致意,所托之举,当尽力图之。[58]

   吴禄贞自大通逃亡至上海,又从上海返回日本,此间似乎是得到过汪康年的帮助。据吴禄贞自己后来的言说,他从大通乘船逃亡上海,一路惊疑狼狈的情状。[59]吴禄贞回到日本后即根据所选科目进入日本近卫骑兵联队经过半年的入伍实习,然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成为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学生。吴禄贞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进入日本近卫骑兵联队实习,训练日本新兵。张之洞在镇压唐才常案中掌握吴禄贞领导大通起义的事实,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1901年1月2日),张之洞照会日本指出:“又吴禄贞一名,闻其托故潜行回华,并未回到湖北,曾在大通滋事,现又潜回日本学校”,[60]要求日本学校予以开除以示惩罚。但日本政府拒绝张之洞对留日学生的政治限制和惩罚。[61]湖北留学生监督钱恂于为此特别警告吴禄贞,无论是归国当差还是继续留学都将失去保障。吴禄贞直言批评汪康年经理的《中外日报》所刊载的侮辱留学日本学生的文章,指为不实且危害国家前途。此前叶瀚似乎托付有事,吴禄贞表示不负所托并请汪康年转达问候。可见,吴禄贞在上海与汪康年、叶瀚等革新人士有直接的交谊。


四  受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吴禄贞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之后,进一步接受现代军事训练。吴禄贞在校期间,25名第二期留学生于1901年12月正式入学。这样,总共65名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生构成吴禄贞此一时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社交网络。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生分别在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和工兵科四种兵科(见表4、表5),吴禄贞选择了骑兵科。

表4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第一期学生科别简表

   资料来源:[日]中华民国学生队编:《陆军士官学校入学中华民国人及前清人名簿》,《士华》第1号,1930年,第136-137页;郭荣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留学生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第1-7页。

表5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第二期学生科别简表

   资料来源:[日]中华民国学生队编:《陆军士官学校入学中华民国人及前清人名簿》,《士华》第1号,1930年,第136-137页;郭荣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留学生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第1-7页。

   骑兵在热兵器时代失去冷兵器时代的重要地位,中国留学生选择骑兵科的人数最少,身材矮小的吴禄贞选择骑兵科自当是昂扬的性格和喜好使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尽管实行分科教学,所有学生“虽独精一门,然必兼通各术”。[62]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901年10月1日),户部右侍郎那桐看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自辰至申遍览马队、步队、炮队、体操、击剑、光化各学,内有中国学生卅九人,学艺甚精”,[63]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第一期原有40名学生,其中1名病逝,所以那桐看到的有39名。吴禄贞正在其中的马队操演,马上面临士官学校的毕业考试。振武学校的档案中有陆军士官学校等校中振武学校出身之毕业生的成绩表,其中就有1901年10月吴禄贞的陆军士官学校考试成绩表(见表6)。吴禄贞与第一期炮兵科的张绍曾和第二期工兵科的蓝天蔚号称 “士官三杰”,可见其成绩的优异。

表6  吴禄贞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考试成绩表

   资料来源:丁果:《关于振武学校的珍贵资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吴禄贞的成绩表误列于清国学生步兵科毕业考试考科表中,实际上吴禄贞是骑兵科学生。

   吴禄贞从士官学校毕业后进入骑兵联队见习,训练模拟实战环境下所学的现代军事知识和技术。日本现存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步兵联队见习期间的作业,要求绘图作业并文案说明排兵布阵。作业类型有野外两军对抗的设计,步兵中队、大队、连队、旅团的战法差别,战斗射击的设计,侦察部署和攻击部署等。大致可以估计吴禄贞也接受了类似作业的训练,并能够反映中国留日士官生的军事素质。易甲鹇和高曾介是吴禄贞的湖北武备同学,一起到日本留学并毕业返回湖北武汉。易甲鹇从士官学校毕业后进入步兵联队见习,其见习作业设定真实的战场环境,并要求以指挥官的身份决策指挥:

   情况:东军在靠近船桥地方战斗的战局不利,东军在受敌方的迅猛追击,中心部队在佐仓街道正在退却。右侧卫队在从七熊到第五营的道路正在退却,从上饭山拒马堤西南端退却的时候,知道了敌方的一部分正在从船桥到古和釜的道路上,在第五营的西北边距离第五营大约两千米的道路交叉点,正在东进。

   问题:右侧中队长要决计什么?[64]

   上述作业作于1902年1月14日,同日还绘制一份收容队掩护阵地略图。易甲鹇的另一份作业作于1902年1月21日,正是要求以前述阵地略图的具体战斗情境中排兵布阵,选择有效的作战方案。[65]中国留日士官生的见习作业不仅仅是兵力、地形等的具体战术配置,还有对心智的挑战和训练。吴禄贞等中国留日士官生在日本获得良好的近代军事素质,属于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人才群体。1902年,吴禄贞等中国留日士官生开始成批归国。归国后的中国留日士官生不仅使中国军事改革走上正轨,而且从干部素质和军事教育等方面,为新型军事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66]吴禄贞回国后在两湖地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庚子八国联军侵华造成中国深重的国家与民族存亡危机,留日学生“游子乡关,情何以堪,谁不惊心动魄者哉。向之东西南北不相往来者,至是无不奔走相告”。[67]留日学生群体内部的互动和组织化活动促成中国留日学生清国留学生会馆的创建(见表7)。(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吴禄贞   清末革命   社会交游  

    
本文链接:http://www.lzmyw.cn/lizhiwenzhang/2643.html
励志教育  高三励志  家庭教育  为人处世  感悟亲情  伤感日志  大学生励志  励志奖学金  作文大全  诗词名句  读后感  观后感  读书笔记  好词好句  祝福语  经典台词  个性签名

励志网 Copyright © 2024 lzmyw.cn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